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9th Shanghai Biennale)于2012年10月2日至2013年3月31日举行,举办场地转移到一个由热电厂的旧址所改建的新的当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并将作为这座生命力被重新激活的前工业建筑的开馆展,这标志着上海双年展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
上海双年展的主场地从“跑马场”旧址这样一座前殖民地建筑搬到“南市发电厂”旧址的同时,中国社会也正在发生着从单一追求经济指标到寻求精神文化全面进步的发展思路上的转变。上海双年展也发生了主题的深刻推进与转向。因此,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以“重新发电”为主题,将从对于资源与能量的重新探究开始,聚焦于场所的能量、记忆的能量、意志的能量、理解的能量,最终面对共同体的能量。
策展人
![]() |
总 策 展 人 |
![]() |
联 合 策 展 人 |
|
学术主题:重新发电
![]() |
|||
![]() |
“重新发电”是2012上海双年展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 它曾是城市能量的发动机,是物理能量的发电。如今,它要转而成为城市思想的策源地,变成文化能量的发动机。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扣准了中国工业摇篮的命脉,承载了当代资源变革的使命,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
这座建筑的文脉,内在地包含了继往与开来,涅槃与再生等一系列议题,展示着能量聚散与历史盛衰之间深刻的联系。 |
![]() |
►更多内容 |
展览
![]() |
主题展
主题展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场馆举办,由“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和”四个板块组成。这四个板块分别关注作为社会动员者的艺术,作为历史的重访者与重写者的艺术,作为能量的变压器与转换者的艺术,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对话和交往的艺术,以此形成一条主题链。
|
参 与 艺 术 家 |
![]() |
♦溯源 |
![]() |
||
♦复兴 |
||
![]() ![]() |
||
♦造化 |
||
![]() ![]() |
||
♦共和 |
![]() |
►更多内容 |
城市馆
|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首次启动城市馆计划,广邀国际重要艺术城市的文化部门和美术馆自主策划,共同诠释当代艺术的开放方式和本土内涵。 届时不仅将有数个城市馆坐于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更多城市馆将分布在外白渡桥-圆明园路-四川北路-南京东路一线的历史建筑内,邀请上海市民深入黄浦区腹地,感受上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当下世界文化语境中焕发的无限可能。 上海双年展城市馆计划预计迎来世界各地三十个城市上百位艺术家参展。
|
特别展-上海方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而在此刻,上海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近3万犹太难民在上海躲过了艰难岁月。 这些二战避难犹太人拍摄的上海老照片,包括避难犹太人中的画家大卫·布鲁赫的作品展,将展示人类如何在灾难中相依为命。 这个特别展是对主题展中“共和”板块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致敬。
|
|
特别展-中山公园计划
|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之《口述与视觉文献:尔冬强档案馆》于2012年9月10日下午三点在上海中山公园内的上海依东美术馆正式开幕,同时,作为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之一的“中山公园计划”也将随着该展览的开幕而正式启动。 “中山公园计划”从上海中山公园开始,辐射虹桥高铁站和浦东国际机场;向南到达闽南漳州、厦门、泉州城市群的各个中山公园;再向东穿越海峡,在金门、花莲、淡水的相关机构展示两岸及国际艺术家的创作和创造能量;最后在上海双年展举办期间重新回到上海。 |
参 与 艺 术 家 |
![]() |
沈远(法国)、林其蔚(台湾)、宋振(中国)、加拉尔·托菲克(伊拉克/黎巴嫩)、拉黑子·达立夫(台湾)、佩特拉·约翰逊(德国)、约翰内斯·黑丁格、马库斯‧古索特 |
![]() |
►更多内容 |
2012上海双年展“圆明学园”
主办方将各类国际双年展中常见的研讨会、讲座,及其他交流形式纳入一个短期培训项目,以一项秋季短期学园项目来取代常见的论坛及讲座,以期寻求一种有效,同时极富生产性的交流。 此秋季项目命名为“圆明学园”。“圆”意指圆满,完全、交互循环;“明”则有“启蒙”之意;“学园”意指柏拉图式的智慧及批判共同体。 “圆明学园”表明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学习者共同体的自治行为,它是价值交换与传递的平台。
|
|
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2012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
|
论坛邀请了来自韩国、日本本土和冲绳、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六位杰出思想者于2012年10月12日至19日期间,在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的平台上发表演讲,并与来自亚洲各地的四十余名知识分子展开对话。从中将浮现出亚洲内部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以及亚洲知识界为了理解和介入各自的历史与现实所做的巨大努力。 论坛主讲嘉宾有:白乐晴、卓莫·夸梅·桑达拉姆、帕沙·查特吉、新崎盛晖、板垣雄三、阿希斯·南迪等。
|
官方网站:www.shanghaibiennale.org
*图文资料由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提供
拓展阅读
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 展览
- 2012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
-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 9th Shanghai Biennale
- EUNGIE JOO
- Shanghai Biennale
- 上海中山公园
- 上海依东美术馆
- 上海双年展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上海方舟
- 中山公园计划
- 乔治·奥塔
- 亚伯拉罕·克鲁兹威力戈斯
- 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
- 伊曼纽尔·马丹
- 佩托克·赛斯蒂
- 佩特拉·约翰逊
- 傅丹
- 克莱尔·方丹
- 共和
- 冈田将孝
- 切克·马可姆特里
- 加拉尔·托菲克
- 卓莫·夸梅·桑达拉姆
- 南市发电厂
- 卯城龙太
- 史蒂芬·兰姆
- 叶伟立
- 叶楠
- 吉莉安·韦英
- 吴俊勇
- 哈瑞尔·弗莱彻
- 唐明修
- 圆明学园
- 城市未来馆
- 城市馆
- 复兴
- 大卫·威斯
- 大卫·布鲁赫
- 奈扎H·坎
- 奥尔加·科尼谢娃
- 姚瑞中
- 季炜煜
- 安东·维多克勒
- 安东尼·米凯尔
- 安德烈·雷德梅尔
- 安德鲁·罗德
- 宋振
- 宋涛
- 尼古拉斯·赫希
- 尼拉·佩雷格
- 巨燕
- 巴尼·阿比迪
- 布利斯·米哈伊洛夫
- 布拉德·特勒梅尔
- 帕斯卡尔·马丁纳·塔由
- 帕沙·查特吉
- 庄辉
- 康本雅子
- 张培力
- 张英海重工业
- 张颂仁
- 彼得·费茨利
- 托马斯·赫史霍
- 拉希德·约翰逊
- 拉黑子·达立夫
- 新崎盛晖
- 方少华
- 无关小组
- 旦儿
- 易连
- 晏思·霍夫曼
- 本·斯库马切
- 李青
- 杨心广
- 杨诘苍
- 板垣雄三
- 林其蔚
- 林靖高
- 梁硕
- 梁西贡
- 欧阳春
- 水野俊纪
- 汤马斯·麦金托什
- 沈远
- 洛里斯·塞齐尼
- 溯源
- 特里斯·沃纳·米歇尔
- 王郁洋
- 王韬程
- 玛瑞安·贾弗里
- 玛莎·罗斯勒
- 现实社会团体
- 瑞安·甘德
- 瓦尔·肖奇
- 瓦蒂姆·费西金
- 白乐晴
- 石至莹
- 石青
- 稻冈求
-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 约瑟夫·博伊斯
- 约瑟夫·科索斯
- 约翰内斯·黑丁格
- 罗伊·阿斯科特
- 罗曼·辛格那
- 胡介鸣
- 艾德里安·维拉·罗哈斯
- 艾莉
- 苏菲·卡尔
- 草台班
- 草场地工作站
- 莫妮卡·索斯诺斯卡
- 菲尔·科林斯
- 蒂姆·李
- 蒂诺·赛格尔
- 蒋志
- 藤原西蒙
- 西野康造
- 让·米歇尔·布鲁叶
- 贾斯丁·怀特
- 跑马场
- 路易萨·兰博里
- 造化
- 邱志杰
- 邵志飞
- 重新发电
- 阿尔洛特·米克
- 阿希斯·南迪
- 陆扬
- 陈蔚
- 隋建国
- 露西
- 韩子健
- 顾思楠
- 饶加恩
- 马库斯‧古索特
- 魏逸
- 鲁道夫·斯坦纳
- 鲍里斯·格罗伊斯
- 黄永砯
- 黎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