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下的泥土-赛马会“创不同”学院
活动时间:2014年4月-5月
活动场馆: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好单位、乡土学社
⇒街上春树:有关树木-我们看到的
⇒What We Look at When We Look at Trees
走在沥青路,你会否想到脚下的泥土?近年兴起绿色风潮,除了有机素食、环保节约外,创意公民如何利用创新方法关注自然环境、以行动来回应绿色议题?赛马会“创不同”学院2014的春季学期以“沥青下的泥土”做主题,在3月至5月期间,举办一系列创意课程,带大家下田插秧、用科学方法拥抱大树、在当风的天台练习此时此刻。
赛马会“创不同”学院与来自美国纽约的开放科技及科学公共实验室(Public Laboratory for Open Technology and Science)、致力推动香港乡土教育的乡土学社及《给每一天的练习曲》艺术项目合作,举办三个重点课程,关注香港“树口”、探讨城乡共生并训练敏锐的艺术触感。
欢迎有兴趣人士报名参加。课程均为开放收费。
街上春树:有关树木-我们看到的
活动时间:2014年4月5日 周六、4月8日 周二
活动场馆: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好单位
用DIY公民科学制作社区树木地图,关注都市树木生态。与公民科学家,用行动抱抱树木。由细看开始,学习与树木做邻居。
静静伫立街边的树木除了美观,也在都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Public Lab带领参加者走进九龙城,学习实地测量技巧、并使用TreeKIT方法绘制社区树木地图,认识香港常见的街道树木,探讨香港的树木管理政策。
第一节-TreeKIT-关于树木的种种
时间:2014年4月5日 周六 10:00-18:00
场馆:香港兆基创意书院
学习如何运用树木制图工具TreeKIT,收集九龙城区树木的数据资料,绘制社区树木地图;认识香港树木品种、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了解香港的“树口”,探讨树木政策;从永续农业的角度看树木和人的关连。
第二节-Public Lab-如何开展你的环境研究项目?
时间:2014年4月8日 周二 19:30-22:00
场馆:好单位
探索网上研发平台Public Lab,了解DIY公民科学。
节目伙伴:开放科技及科学公共实验室(Public Lab)
来自美国纽约的Public Lab由世界各地的公民科学家组成,共同研发及制造DIY环境监察工具,让市民可以简单、有趣的方法采习第一手环境数据,积极参与公共城市设计。Public Lab也研发的开源硬件、软件和研究数据开放给大众,让市民能以更直接、主动的方式关注环境问题。
导师:Liz BARRY(Public Lab合办人及城市环境总监、TreeKIT合办人及总监,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帕森设计学院)
倾听泥土:城乡游学课程
活动时间:2014年4月及5月,6个周日上午
活动地点:乡土学社
语言:广东话(不设即时传译,如有特殊语言需要,请联络主办方)
从务农及城乡考察中实践可持续生活模式,体验城乡共生的多种可能性。在清明与小满之间的6个星期,乡土学社将带领参加者从农务中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模式,体验城乡共生的多种可能,并藉练习和考察,反思如何维系香港的自然环境、社群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
清明后落种 #
时间:2014年4月13日 周日 10:00-13:00
天气回暖、万物竞长,从秧苗种豆开始,认识农业、水土、生活的关系。
谷雨后堆肥 #
时间:2014年4月27日 周日 10:00-13:00
雨量增加,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需要的养料亦越来越多。学习堆肥,认识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静修迎立夏 *
时间:2014年5月4日 周日 10:00-13:00
永续生活,不单是技术的操作,更是灵性的感悟。透过创作,感受天、人、物、我的互动与共融。
劳动与观察 *
时间:2014年5月11日 周日 10:00-13:00
在恒常农务中感受农夫的辛劳,从中了解本土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城乡考察 *
时间:2014年5月18日 周日 10:00-13:00(包括午膳时间)
探访石湖墟老铺,考察外向型的经济发展对香港生活带来的影响。
小满后收成
时间:2014年5月25日 周日 时间待定
感受豆角收成的喜悦,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农业面对的压力。
# 第一及第二节或会视乎天气情况对调
* 第三至第五节课程次序或随天气情况调动
节目伙伴:乡土学社SoIL (Society for Indigenous Learning)于2012年盛夏成立,位于上水梧桐河畔华山村旁,致力推动乡土教育,从农耕、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等范畴向土地学习,重新认识生活的要义,以及永续生活的实践方式。
导师:朱耀光(历史教师,从事口述历史教学,推动乡土教育)、胡应麟(乡土学社农夫,实践永续农法)、何思雅及陈诚彦(石湖墟“老铺”第三代传人,推动社区导赏)
给每一天的练习曲
活动时间:2014年5月3日、5月10日 周六
活动地点: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天台
在天台课室练习“练习曲”,再把练习带到每一天,锻炼艺术触感。
每天练一练“艺术”,生活会有甚么不同?《给每一天的练习曲》是一个有关生活与感知的艺术项目。在这个与“闪学班”的crossover,参加者会先一起在“天台课室”,练习由本土文化艺术工作者编写的“练习曲”,再把练习带到每一天,写一首自己的“练习曲”。
节目伙伴:艺术可否发动能量,塑造一个不一样的社会?过百位活跃于文化界的朋友,把他们对此时此地的感知与反思,编写成“练习曲”:用敏锐的触觉看待生活,我们可学到甚么? 2013年首次展览后,《给每一天的练习曲》以网站、外展工作坊及出版等形式,邀请更多朋友一同练习。
构思:伍韶劲(新媒体艺术家)、张慧婷(香港艺术小组织artmatters成员)
查询电话:852-27663703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香港九龙联合道135号
好单位:香港西九龙通州街500号星汇居L1楼
乡土学社:香港上水华山村近梧桐河及旧华山村公立学校
*图文资料由MaD提供
- 沙龙
- 香港
- Liz BARRY
- MaD
- Public Lab
- Public Laboratory for Ope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 Society for Indigenous Learning
- TreeKIT
- 九龙
- 九龙联合道
- 九龙联合道135号
- 乡土学社
- 乡土学社SoIL
- 伍韶劲
- 何思雅
- 倾听泥土
- 关于树木的种种
- 创不同
- 劳动与观察
- 城乡游学课程
- 城乡考察
- 好单位
- 如何开展你的环境研究项目
- 小满后收成
- 开放科技及科学公共实验室
- 张慧婷
- 星汇居
- 有关树木-我们看到的
- 朱耀光
- 沥青下的泥土
- 清明后落种
- 给每一天的练习曲
- 联合道
- 联合道135号
- 胡应麟
- 街上春树
- 西九龙通州街
- 西九龙通州街500号
- 谷雨后堆肥
- 赛马会
- 赛马会“创不同”学院
- 通州街
- 通州街500号
- 陈诚彦
- 静修迎立夏
- 香港九龙
- 香港九龙联合道
-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
- 香港西九龙通州街
- 27663703
- 852
- 852-2766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