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笔-徐小虎谈中国古代书画系列讲座(央美场)
讲座时间:2013年6月15日 周六 13:30、18:00
讲座场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活动一
主题:视角在时代中的移动:看看(传)董源《潇湘图卷》(手卷篇)
时间:2013年6月15日 周六 13:30
活动二
主题:涂鸦与补笔:中国古代书画的整型
时间:2013年6月15日 周六 18:00
徐小虎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生于南京,受中德父母影响,从小接受东西方文化多元洗礼,小学和初中学业辗转受教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进入以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提倡的“从做中学”而以人文教育与艺文创意知名的美国班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 Vermont),开启了对视觉与表演艺术的热爱与直接参与性;又于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中国艺术史,在研究方法学上条理严谨且分析敏锐的训练,为往后四十多年书画断代与艺术评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十岁始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67-1971年,以笔名Jennifer S Byrd每周为《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撰写艺术评论专栏,其后持续在国际与台湾报章杂志上发表有关艺术、建筑、教育和环境方面的评论。1971年,为了解传统书画家与收藏家如何鉴赏笔墨,对书画鉴定家、收藏家及大书画家王己千(季迁)作数年的长期访问,后由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刊出中译《画语录》(第13,15-29期,1984-1985)。1975年担任加拿大维多利亚美术馆首任东方艺术部部长,负责督导该馆以收藏日本文物为主的亚洲部门典藏和展演的全盘空间设计,并进行中、日两国的藏品研究。
为了能够直接在故宫提画研究真假问题,1980年移家台北,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其间研发出有效的英文教学方式,并引进“小西园布袋戏团”,促成台湾传统艺术与学术界的首次连接。此时并完成本研究的初稿,以此于1984年赴牛津读取学位。课余参加学院、都市与大学赛船队,1986年为牛津大学研究生赛船队(OUGBC)的女队长;1987年夏天参加古典希腊三排战舰Athenian Trireme世界首次海上实地演练Seatrials。1987-1990年,任教澳洲墨尔本大学艺术系所,授中国与日本艺术史课程,并于荣任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回台湾后,于1991-1994年担任台湾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并从1993年起,协助筹备台南艺术学院(后改制为大学)。1996年起,离开清华,正式担任台南艺术大学教授,首任学务长。于艺术史与艺术评论研究所领导研究生突破传统论文撰写模式,在书画断代鉴定上获得新发现。2006年退休至今,持续深入研究、发掘、演讲,并教授书画专题讨论课程。
免费
场馆电话:010-64771575
场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 沙龙
- 北京
- Bennington College
- 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 Jennifer S Byrd
- Joan Stanley-Baker
- John Dewey
- OUGBC
- 中国古代书画的整型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加拿大维多利亚美术馆
- 北京市朝阳区
-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
-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 台南艺术大学
- 台南艺术学院
- 台湾大学
- 台湾清华大学
- 墨尔本大学
- 季迁
- 徐小虎
- 徐小虎谈中国古代书画系列讲座
- 故宫文物月刊
- 普林斯顿大学
- 朝阳区
- 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 杜威
- 涂鸦与补笔
- 潇湘图卷
- 牛津大学
- 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
- 王己千
- 班宁顿学院
- 画语录
- 结构与笔
- 维多利亚美术馆
- 花家地南街
- 花家地南街8号
- 董源
- 视角在时代中的移动
- 010
- 010-64771575
- 64771575
- Free
- 免费